(右起 中心主任、专家调研组组长、《呈报》内刊编辑部主编陈勃夫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平顶山市汝瓷研究会会长李浩中)
1月23日,中心主任、专家调研组组长、《呈报》内刊编辑部主编陈勃夫、办公室主任马锦豪一行赴平顶山调研汝瓷产业发展。“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引领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
陈勃夫主任说,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讲话。汝窑是我国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汝窑为魁”之美誉。北宋后期,汝窑被皇室垄断,专为宫廷烧造瓷器,即“汝官瓷”。现如今,传世汝官瓷全世界仅存不到百件,成为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汝官瓷技术失传八百年来,海内外陶瓷艺人为使天青釉再现于世,仿烧不断,但终因不得其秘诀而未能成功,更使汝官瓷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如今,在河南平顶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许多汝瓷手艺人根植沃土,争做汝瓷传人,不断突破,努力再现了汝瓷的绝世辉煌。
李浩中的汝瓷研究之路已经走了20多年,谈及自己如何与汝瓷结缘,李浩中介绍,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许多关于的瓷器的传奇故事,一直对瓷有着很深的兴趣,刚开始迷恋钧瓷,后来又被汝瓷淡雅出尘的美所吸引,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收集汝瓷残片。
1998年,他凭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汝瓷知识,并拜访老师开始更深入学习制作汝瓷。沉醉于这一抹天青宝色,加上几年的收集和学习,让李浩中对汝瓷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同时也更坚定了自己要亲自烧制出汝瓷的信心。2000年,他自建窑炉开始烧制汝瓷,来实现自己的“汝瓷天青梦”之路。
“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汝瓷釉作为纯矿物质釉,含铁、钾、钠、钙等微量元素,配比要求极其严格,形成汝瓷的“天青色”极难,加之烧制工艺复杂,易窑变,想要复烧历史上的汝瓷,绝非易事。“汝窑复烧,并非简单效仿,而是从原料采集,制作工艺,成品形态,艺术成就上恢复出一千年前汝窑的原有状态。甚至很多人研究、试验一辈子,都无法烧制成功。”
2000年 ,李浩中投入几十万元自建窑炉,信心满满地开始烧制汝瓷。但迎接他的是一窑一窑的次品。“烧制上百窑也不见一件成品”每出一窑的残品,相当于烧了几万的血汗钱。自己没有收入来源,还要给工人工资,那段时间,李浩中不仅要承受失败的痛苦,更是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李浩中前前后后投入了近百万元仍不见成品,他内心也有了动摇。但因自己对汝瓷的狂热喜爱以及家人的支持,他始终没有放弃。于是他开始了拜师学艺、走访名家的烧窑之路,潜心学习。李浩中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王君子学习汝瓷烧制技艺,大师的匠心精神、技艺以及经验的用心传授让他领悟颇多,同时结合自身所学总结并继续研发,又通过一次次试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的烧制,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后,2004年,在时间的磨砺和泥火的淬炼中,终成“天青”。
李浩中烧制的汝瓷一经问世,成为诸多收藏家争相收藏的作品,专家、学者都给与其高度评价。他烧制的汝瓷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观。
近年来,李浩中不断突破自我持续学习,拓宽思路,提升制瓷技艺。2018年,他又拜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鸟虫篆艺术研究院院长王祥云为师,首创了把非遗鸟虫篆字成功烧制在汝瓷上,并被北京文化部鸟虫篆研究院收藏。 2019年,拜《大国工匠》“青瓷第一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朱文立为师。李浩中烧制瓷器的技艺也越发精进,烧制的釉色更加丰富。先后研发了仿古釉、翠青釉、冰片釉和葱绿釉等代表性釉色。
古书曾记载:汝瓷天青为好,翠青为尤。为了能烧制出来翠青釉色,李浩中,踏遍了汝瓷产地附近的大小山头寻找矿石原料。2019年10月的一天当时,李浩中又一次来到山中寻料;那天下着大雨,无意中,李浩中看到一块被雨水冲刷后裸露的石头,多年来的从业经验让他坚信,这块石头有可能复烧翠青釉。于是,李浩中冒雨将那块大石头背回家中……对其配方研究、反复试烧制,终于在研究了一年的时间后,形成了翠青釉的试验结果。2020年3月开窑的时候,翠青釉的釉色,让在场的人都眼前一亮。翠青釉烧制出来的作品,纹路特别清晰,层层线条都清晰可见且晶莹透亮如翡翠一般。
汝瓷作为传统工艺,如何对其创新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索求当代文化的精神和需求,手艺才不会过时。李浩中告诉记者:“汝瓷作为曾经的官瓷被皇室垄断,寻常百姓很难接触,现在有条件了,应该被更多的人接纳、欣赏,只有这样汝瓷才能重现辉煌。”
现如今,汝瓷的用途普遍为观赏摆件,如何与生活更紧密地结合,用途能为广泛呢?李浩中开始了汝瓷实用器型的研发。
李浩中在继承古法汝瓷烧制技艺精髓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相继推出了汝瓷旅行杯、茶具、酒具、餐具、香炉、文创等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十五项,版权保护六十个,包括扭转乾坤壶、龙凤青铜樽、七宝香炉、将军罐、德杯、罗汉杯、五福杯、小龙杯、官帽杯等。其中,腾龙出香获得“2014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龙凤青铜尊获得“中国历史名窑名品当代陶瓷作品交流展银奖”……
李浩中认为:“匠人应从传统陶瓷入手,不懈创新,锐意突破,才能创造当代陶瓷的独特审美,这不是迎合市场而是拥抱未来,知道从哪里来,更要明白走向何处。”
李浩中20年如一日,不断地从事汝瓷的研究、烧制工作,许多的汝瓷作品都凝结了他作为手工匠人的赤子情怀。2014年,李浩中被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评为“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14年,任平顶山市汝瓷研究会会长;2015年,被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认定委员会、河南省玻璃行业管理协会授予 “陶瓷艺术大师”的称号;2016年,河南省民间艺术人才高级资格评审委员会授予“高级民间艺术师”的职称;2020年,被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职称 ;2020年,在中国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获得“国家二级陶瓷烧成工技师”资格……李浩中成就越来高,对于汝瓷的未来,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并充满信心。
首先,他认为只有留住手艺,才能传承匠心,让优秀的传统工艺继承和发扬下去。只有向更多的人传播“汝瓷”文化,才能有机会让它传承和发扬。近年来,李浩中不断奔走于各个地方的“非遗文化节”,普及汝瓷文化。
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大学生实践调研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汝瓷。2019年7月,李浩中带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调研团参观了烧制汝窑的车间,并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汝瓷工艺和制作过程,讲解了汝瓷文化内涵和传承。
汝瓷作为精美器物,真正实现行业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产业化。汝瓷生产看似没有场地大小要求,但是汝瓷的工序流程比较特殊,对烧制技艺要求颇高,其中烧制工序有原料筛选、过滤炼泥、拉坯及注浆,素烧、配釉、上釉(玛瑙釉)、修釉等七十二道严密的工序;其中温度的掌握极其重要。
“不过目前平顶山的汝瓷行业也正在走向产业化,有部分工序开始分工专业生产,未来产业生产指日可待。”对于汝瓷未来的发展,李浩中信心满满地说。